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 >

乐坛老炮儿任性回归,“鲜肉创作”难出爆款

发表时间:2017-12-28 18:06:58

字号:A-AA+

丁薇新专辑《松绑》个人风格明显。

叶蓓新专辑唤起人们对“白衣飘飘年代”的怀念。

朴树今年频繁出现在电视节目中。

GAI“莫名其妙”的感觉或许适用于其他一夜爆红的Rapper。

黄子韬的EP《还来得及REMIXES》由号称“世界电音之王”的制作人Tiesto加持。

吴亦凡的新歌《Deserve》的合作对象是美国知名饶舌歌手Travis Scott。

易烊千玺的《Nothing to Lose》找来迈克尔·杰克逊的御用团队合作。

2017年的华语乐坛,虽没有诞生如2016年草东没有派对的《丑奴儿》这般令人瞩目的年度作品,但也有其独属的关键词。

首先,便是“回归”。朴树、叶蓓、丁薇这些暌违多年、与世无争的“纯真年代”,以及陈奕迅、孙燕姿、张惠妹等乐坛一线大咖,都相继推出了完整的录音室专辑,令不少歌迷大呼“久旱逢甘霖”。

当然,还有“嘻哈”。谁也无法忽视,因为这个夏天一档综艺节目的热播,GAI、PG one、欧阳靖等诸多嘻哈歌手就这样戴着金链、说着Rap,Swag十足地迈入了主流视线;

同时,另一个有趣的现象,莫过于鹿晗、吴亦凡、张艺兴、王嘉尔、易烊千玺、王源等“顶级流量担当”们,纷纷推出了个人专辑或单曲。不同于影视圈对“鲜肉”、“流量”们惯常的抨击姿态,流行歌坛似乎一直张开着双臂,随时欢迎这些“年轻音乐人”的到来。

大咖不再追求“被喜爱”

前不久,一份“2017年度最受关注华语音乐人”榜单里,陈奕迅、周杰伦、王菲、五月天、孙燕姿等十组歌手赫然在列。从中不难发现,2017年华语乐坛的深层框架依旧稳健,陈奕迅、孙燕姿、张惠妹这些受到大众热爱的王牌音乐人持续在线。

所以,这些歌手在2017年推出的全新国语专辑——如陈奕迅的《C'mon in~》,孙燕姿的《孙燕姿No.13 作品:跳舞的梵谷》、张惠妹的《偷故事的人》,以及接下来林俊杰即将推出的年末压轴《伟大的渺小》,依然不出意外地成为了业界重点关注的对象。

同时,朴树、叶蓓、丁薇这些多年来大隐隐于市的“桃花源”系歌手,也纷纷在本年度发声。当暌违五年、十年甚至更多年之后再出现在大众面前,“情怀”成为了乐迷们最易接纳与吸收的渠道——当叶蓓与高晓松、老狼、朴树、郑钧等老友一起出现在新专辑发布会的舞台上,所有人都纷纷怀念起了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不过,这些经历过传统唱片时代的资深音乐人,也并无墨守成规之意——大多数人在舍弃不掉对实体专辑眷恋的同时,也无惧迅速变革的时代潮流,纷纷玩起了付费下载、线上直播等新玩法。

纵观这些音乐“老炮儿”们的2017年新作,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他们对市场、对“芭乐”、对传唱度越来越明显的“无视”——无论是孙燕姿颇具歌剧风的《跳舞的梵谷》,陈奕迅起用Swing成员Jerald制作的《C'mon in~》,还是丁薇如巫女一般吟唱的《流浪者》,均不是传统意义上大众容易欣赏的作品。甚至,如周笔畅、李宇春这样内地乐坛近十年来典型的流行偶像,也在专辑企划、歌曲曲风方面越来越“任性”——李宇春用《流行》来观察和反思“流行”,周笔畅甚至直接将专辑名称命名为“Not Typical”,宣告个人音乐审美与传统市场的“非典型”背离。

也许,这些出道十年以上的音乐人,内心已经过了需要被市场认可和喜爱的时期。所以,当经济条件已经足以支持实现各式想法,做一张完整的音乐专辑也成为越来越奢侈的一件事。那为何不在有限的时间里,让自己内心舒坦,做真正喜爱的音乐?于是,一首首曲风不够“通俗”的英文单曲发布,一张张缺乏人像摄影的专辑封面释出,越来越多的“作者唱片”,凸显出了拥有者本人的态度和审美。

立足于当下这个变革的时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歌手明白,不需要追赶潮流,不需要迎合受众,把个人音乐做到极致,一样可以丰收——毕竟,音乐作品追求的不是一时评价的好坏,经得住时间的品咂,才是王道。

嘻哈热是新纪元还是梦一场?

2017年的流行乐坛,“嘻哈”是谁人都无法忽视的关键词。在前不久的头条盛典活动中,GAI为新京报写下了他个人的年度关键词——“莫名其妙”。他表示,在今年3、4月份时,自己还是一个在夜店里面唱歌流浪的中年男子,《中国有嘻哈》的热播,让他突然就拥有了那么多“莫名其妙”的关爱,生活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而他的这番话,也通用于其他不少Rapper同僚——PG one身价飙升数十倍;TT的各式广告曲、宣传曲项目接到手软;小白走出机场后,受到了“人气测评者”虹桥一姐的合照邀请;欧阳靖已经开了一轮巡回说唱会;Jony J成为了第一个在体育馆开个唱的说唱歌手;VAVA登上了《梦想的声音》……

在节目之外,由于公众对“嘻哈”的关注,各种嘻哈音乐节纷纷落地,嘻哈歌手的巡演场次越来越多,《中国有嘻哈》节目的音乐制作人刘洲还成立了嘻哈厂牌“Door&Key”,把GAI、辉子等人气Rapper签入旗下,开启了家族式体育馆演唱会计划。

“最大的变化,是我变得更有钱了。”正如GAI坦诚所言,资本方倾盆暴雨般的大量关注,为嘻哈歌手迅速改善了经济条件。但是,时代瞬息万变,这种音乐类型的后续发展如何,目前仍难以预判。事实上,在节目结束后,嘻哈音乐市场的泡沫开始显现——有关嘻哈音乐的报道迅速消失;不同歌手的“扒皮帖”和“黑历史”,让许多受众“粉转路”、“路转黑”;甚至,《中国有嘻哈》的大赢家之一红花会控诉东家摩登天空运作不善,在音乐圈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如今泡沫的负面影响凸显之后,如何利用成熟的操作手段,继续在“嘻哈元年”之后打造出“嘻哈盛世”,目前尚无人可知。但对歌手本身而言,唯一有益无害的途径,便是优质音乐作品的持续产出。追求金钱是根植于嘻哈音乐中的历史特色,但创作者万不可被其蒙蔽了自己的双眼。

“小鲜肉”力寻个人音乐特色

2017年是“流量担当”们集体发力的一年,无论影视作品,还是音乐作品。不过,不同于影视圈对“鲜肉”、“流量”们片酬过多、演技不足的诟病和批判,音乐圈对这些“年轻的音乐人”一直持着包容姿态。令人惊喜的是,在今年那些具备“国际感”的音乐作品里,相当一部分便是由他们贡献。

不管是吴亦凡、鹿晗、王嘉尔等拥有海外经历的“海归派”,还是易烊千玺、王源这样国内养成的“自然派”,大多出身于唱跳组合。“歌手”这个天然属性,成为了他们身上少有的不愿主动撕去的标签。如今,从“歌手”向拥有个人特色的“音乐人”进化,又成为了所有人力图达到的新目标。

也许是华语歌坛在此前经历了长时间的不景气,所以当看到有年轻人依然愿意将金钱、才华、精力创造性地花费在这个行业里,不少多年的从业者难免唏嘘感慨。首先,出现了创意十足的专辑企划,如鹿晗的“XXVII”系列。其次,幕后制作名单华丽,如易烊千玺的《Nothing to Lose》找来迈克尔·杰克逊的御用团队合作;黄子韬的EP《还来得及REMIXES》由号称“世界电音之王”的音乐制作人Tiesto加持;吴亦凡的新歌《Deserve》的合作对象是美国知名饶舌歌手Travis Scott。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流量担当”都亲自参与了创作和制作。

这些“新锐音乐人”的原创作品,极大程度上带动了数字专辑销售市场的发展。虽然专辑销售额难以与影视行业动辄数十亿的票房成绩相比,但让受众的注意力聚焦于音乐之后,对于行业加速回暖趋势意义颇重。同时,这些作品风格与国际乐坛接轨,对于培养青少年受众的音乐审美,也起到了难得的助力作用。

不过,遗憾的是,由于电子、Hip-Hop等音乐风格在国内市场依然偏小众,以及行业里缺少包容多样风格的权威打歌节目等,这些音乐作品在打破粉丝的圈层化传播壁垒方面,依然充满艰难险阻,难以成为下一个“全民爆款”。□杨畅(乐评人)

【重大行业整合】

音乐类APP合作未惠及创作者

2017年9月12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与阿里音乐共同宣布重磅消息,双方在音乐领域再度牵手,达成音乐版权转授权合作。这也意味着“独家授权+转授权”模式将成为各大数字音乐平台将普遍采取的新模式。

对于用户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但与此同时,混战的阶段性结束,也意味着基于版权逻辑基础之上的音乐付费时代已全面开启,但这恐怕并不意味着原创音乐人迎来自己的好时光。

版权是保护音乐人和音乐作品的基石,但今天推动整个行业正版化发展进程的却是从来不创作不生产的互联网平台企业。也有业界人士担心,在腾讯、阿里、百度和网易云的多方混战中,不知不觉,版权费已经飙升至垄断局面,BAT+网易的大船,在版权江湖中凭借雄厚的资本不断扩展疆域。

但这样猛涨的版权经济链上,创作者本身处于最底层,真正到达原创音乐人手中的利益在版权持有者的利益对比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用户在平台上付费收听和下载的版权作品,但钱却并没有真正支撑原创音乐人。

版权大战在阿里和腾讯的强强联手中告一段落,但并不会永久和平,因为唱片公司出售的音乐版权期限一般在两到三年,平台基因决定了对独家版权的垄断利益的渴望。或许很快硝烟即将再起。

在实体唱片没落的今天,消费者似乎除了各大音乐平台没有其他选择,这也决定了平台对音乐版权的垄断地位。在上游创作者到平台发行方再到消费者这条产业链中,最强势的已然是平台。此时方便了消费者的版权合作,长此以往是否成为伤害创作者权益的双刃剑?现在难以预测。目前看来付费电子音乐仍处于整合阶段,若要长久健康发展,还需要相关行业条例跟上资本的脚步,在保障创作者权益和消费者便利的前提下,引导平台规范化运营。否则,盲目扩张和恶性竞争会再一次伤害整个行业。

□纪如泽(媒体人)

关键词: 鲜肉 乐坛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 | 责任编辑:
中国经济
相关新闻

• 最热新闻 •

• 每日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