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 >

《声临其境》 “声”元素的综艺之路并不好走

发表时间:2018-01-19 18:09:34

字号:A-AA+

【综艺窗】

在影视剧节目中,演员的台词功力固然重要,但如果在一档综艺节目里把“台词”单独拎出来而不辅之以表演,再好的台词听多了都可能乏味。而如果加上表情动作甚至用舞台剧形式呈现,势必又削弱“声音”的元素,甚至背离节目的初衷.这是《声临其境》最主要的困境。

配音演员的市场早已不限于译制片

“演技”这个原本应作为演员自带属性的词语,近年来大概是因为稀缺而越来越受到关注,更是伴随着有“抠图”、“数字小姐”等事件屡登热搜,成为年度红词。浙江卫视的《演员的诞生》正是依靠对这一热点的灵敏嗅觉,成功在海量的综艺节目中杀出重围,成为爆款。因此,一档新推出的综艺节目《声临其境》,以声音的演技为切入口,不知道能不能给大家洗洗眼睛和耳朵。

《声临其境》每期邀请四组台词功底深厚或是声音动听的演员或配音演员同台竞声,第一轮和第二轮时,嘉宾在幕后进行配音;第三轮四位嘉宾集体亮相,共同排练一场“声音大秀”;综合三轮表现,由猜评团和现场观众共同选出一位嘉宾晋级总决赛。

在首期节目的开场,担任主持人的配音演员王凯就展示了一段经典法国电影《虎口脱险》上海译制片厂版本的配音,赵立新在竞演时也用声音演绎了《乱世佳人》中的白瑞德,对译制片的致敬贯穿了整期节目。

在节目里被作为集体情节和集体记忆的译制片元素,收获了共鸣和好评。很多老一辈的观众无法理解现在的演员演戏时居然需要后期配音,对他们而言,配音所指代的只是译制片。

然而今天,译制片的市场事实上几乎萎缩殆尽,而以“嘿,我的老伙计”为代表的翻译腔的使用也渐渐转向娱乐化。而近两年,配音演员重回公众视野,除了一些追求“完美声音”的剧集起用优秀的配音演员,似乎还要“感谢”一些群魔乱舞的流量明星。

滥用配音演员,在业界早已见怪不怪。为什么演员不用真声呢?原因很容易想到:一是演员没时间——同时轧好几部戏,连主演间的对手戏都要用替身,更何况后期的配音?去年集抠像、天价片酬、演技、替身等槽点为一身的《孤芳不自赏》,主角杨颖就用了知名配音演员季冠霖。二则确实没有台词功底,网上流传着一些演员真声和配音的对比,例如刘诗诗,不仅人淡如菊,台词也总是毫无起伏。

加之如今影视剧的生产流程中,很少再使用同期声,后期的配音演员重要性毋庸置疑。边江、吴磊、张杰等一批国内知名配音演员的代表作,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从节目预告来看,这些网络呼声极高的配音演员很大概率会在之后的节目悉数登场。

声音艺术与电视呈现仍有矛盾

而就《声临其境》这个节目本身,如何让配音这种听觉艺术和电视这个视觉媒体相适应,是制作的关键。节目开头的设计很像《蒙面歌王》,舞台屏幕展现的只是选手的剪影,台侧的“新声团”与台下的观众需要听声音来识别配音的人到底是谁。但节目在后台又参照了《我是歌手》,设置了第二现场和主持人,电视观众能看到选手们聚集在后台表演、聊天的场景,因此这声音的悬念仅局限于现场观众。这固然是出于节目整体效果的考量,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声音——这个节目立身之本所带来的力量。

为了处理第一现场有名无实的问题,节目组安排了由杜海涛领衔的新声团,负责引导现场观众猜测大咖,在每轮选出最想请教的选手现身。这样的安排大概是为了展示后辈向前辈学习,共同创造娱乐圈美好明天的良好愿望。然而电视观众原本就知道参赛者的真身,除了“猜人”,“新声团”基本就没什么别的作用了。但是这个原本应该毫无存在感的组合却大刷着存在感,聒噪又浮夸地贡献了一条条毫无营养的点评,插科打诨的态度也让人完全无法产生对其演技提升的希望。

除了两个现场的设置混淆视点外,节目环节的安排也并非尽善尽美。在第一集的最后一轮,四位选手共同走到台前,表演了《智取威虎山》中的选段。这个环节将节目考验配音能力的初衷与电视媒介本身之间的矛盾体现得淋漓尽致。虽然演员们在表演时不能做动作,但灯光、舞美、服饰都会让观众的注意力转移,最终变成一台舞台剧表演。

随着视频网站的不断壮大,以及综艺节目的井喷式开发,市场给电视综艺留下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中国新歌声》《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等原本的王牌节目眼见得口碑和收视率山河日下,曾经百试不爽的从国外进口热门节目的法子则渐渐失效,《声临其境》就像是湖南卫视于绝境中被逼着开出的逢生之花。但是,对于想安静享受好演员声音的观众而言,《声临其境》是希望,抑或奢望?

□陆正韵(娱评人)

关键词: 之路 元素 不好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 | 责任编辑:
中国经济
相关新闻

• 最热新闻 •

• 每日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