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古老的甲骨文要从书斋走向大众

发表时间:2018-01-05 10:59:30

字号:A-AA+

原标题:古老的甲骨文,离我们并不远

图为游客在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博物馆中参观刻有甲骨文的卜甲。新华社发(李嘉南摄)

日前,教育部、国家语委等相关主管部门正式对外发布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项目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向世界证明了它的魅力,实现了中国记忆向世界记忆的升级。

“汉字对世界尤其周边国家产生过长远的影响,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正是其价值得到世界公认的体现。” 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杜占元如是评价。

有文字记载历史提前1000年

100多年前,清代学者王懿荣在一种被称为“龙骨”的中草药上,发现了细小的刻画。后经专家考证这些刻画是甲骨文,由此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前了1000年。

“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曾说过‘安阳殷墟有三宝——甲骨文、青铜器、都城遗址’,这是从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进程的角度,高度评价甲骨文的价值和意义。”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介绍,甲骨文堪与西亚两河流域发现的距今5500年左右的泥版楔形文字、北非尼罗河口发现的距今5000年前的古埃及碑铭体圣书文字及后来衍变出的纸草僧侣草体文字、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古印度印章文字、美洲民族公元初期发明的玛雅文字等交相辉映,是世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五大古典文字。

“甲骨文属于公元前14至公元前11世纪殷商王都内王室及贵族人群的占卜刻辞与记事刻辞,也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古文字文献遗产。刻辞载体主要是牛肩胛骨和龟甲,也包括其他动物的骨骼。其内容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人文社会传承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可贵的第一手史料。”宋镇豪说,“是寻绎中国思想之渊薮、考察中国传统文化之由来、特质、品格与演绎渊源的最真实的素材。”

甲骨文是汉字的鼻祖

宋镇豪认为,甲骨文是汉字的鼻祖,是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甲骨文的字体构形和文辞体式,与当今的汉字及现代汉语语法结构一脉相承。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教授林沄以“璞”字为例解释说,“从这个字的刻写形态看,像巨岩上长满了石林,巨岩下是双手持握工具挖凿玉石。从中可以了解当时采矿的情景,是非常客观的史料。”

在宋镇豪看来,早在3000多年前已经有一个比较健全成熟的、自成体系的语言、词汇、句法和语法系统。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名词、代词、动词、介词、数词、某些量词等,在甲骨文中已经基本具备。

“此外,甲骨文内部有比较统一的语音系统,它构成中国秦汉以后汉藏语系的重要源头。由于甲骨文的发现,使汉语言学的原初形态和汉语语法的早期特点已经由很难讲清变得可资精细研讨。”宋镇豪说,“值得一提的是,甲骨文书体造型与行文走向具有的高起点、合规度、具变宜的书学要素,先声正源而导流后世书艺。其刀笔、结体、章法三大要素,显出早熟性的特色,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晚后书学的流变,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滥觞。”

甲骨文要从书斋走向大众

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传承至今,书写出了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史。“但甲骨文其实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日常使用的汉字中。”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比如我们常见的汉字人、手、口、足等,都是由甲骨文延续到现在的。”

数据显示,甲骨文自1899年被发现,至今近120年以来,先后出土约15万片,单字量约4400个,可识可读可厘定的约2400个,其中约1400个见于现代汉语字典。

但是认识并释读甲骨文却并非易事。2016年,中国文字博物馆对破译未释读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10万元,由此可见破译的难度。

据黄德宽介绍,在3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甲骨文中的一些字被淘汰,如今可见的一些疑难字需要专家的释读。“但我们所说的真正把甲骨文认出来包括厘清一个字的字形构造、读音、用法、含义等,这非常不容易。”

从“一片甲骨惊天下”到如今,近120年的时间里,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甲骨文研究成果显著,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集大成的甲骨著录与文献集成相继问世,甲骨文相关工具书也越来越完备。尤其是近年来,殷墟甲骨正得到更为全面精细的整理与研究。

以此次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11家甲骨收藏单位之一的故宫博物院为例,收藏甲骨约23000片,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该院对这些院藏甲骨已经展开了专门的保护与整理研究工作。“2014年,我们申请到了国家立项,计划用6年的时间,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整理研究,并向社会公布。”

但关强同时强调,申报不是目的,而是开始,“甲骨文的释读、研究、甲骨文文物的保护、利用等,任重而道远”。如何让甲骨文从“书斋走向大众”,更需要在普及上下功夫。“通过组织名家撰写甲骨文科普读物和教育读物,博物馆举办甲骨文专题展览,图书馆举办名家讲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对甲骨文知识进行推广,尤其是在青少年中进行宣传普及,这样才能更大地激发民众关注甲骨文的热情,推动甲骨文焕发生机、代有传人。”关强说。

关键词: 甲骨文 大众 书斋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 | 责任编辑:
中国经济
相关新闻

• 最热新闻 •

• 每日推荐 •